Search

#綠豆爸 今天和 可能 非學校-台北 創學班群的同學
一起前往訪談唐鳳
過程中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綠豆爸 今天和 可能 非學校-台北 創學班群的同學
一起前往訪談唐鳳
過程中唐鳳提到最多次的單字就是「Purpose」
翻譯成中文即是「目的」
我直接聯想到威廉.戴蒙的這本書《邁向目的之路》

-----

全世界都在探討,為何孩子缺乏學習動機?為何年輕世代缺乏前進的承諾?不論從腦神經科學、學習科學、教育學、心理學來看,都導向因為缺乏「動機的來源和目的感」。

美國史丹佛大學教育系教授、美國國家教育學院院士威廉.戴蒙(William Damon),曾花了七年的時間,針對一千兩百位居住在美國五個不同社區、年齡在十一至二十六歲的年輕世代做了「目的感」的研究,並深度訪談其中四分之一的人。

戴蒙發現,所謂有「目的感」的人能夠奮力完成正在做的事,因為他能清楚回答自己為什麼正在做這件事?以及這件事對他人/世界的重要性是什麼?有「目的」(Purpose)和有「目標」(Goal)並不同。目標,是達到目的的手段,目的是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,一連串「為什麼」的組合。有「目的感」的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,能從中找出對他人/世界的價值,且能對所做之事投入長期的承諾。

短期目標與動機則來來去去,例如孩子也許想要有雙漂亮球鞋、想出國旅行、考試得到好成績、被某所大學錄取。戴蒙的研究顯示,如果沒有更大的目的,短期目標和動機很快就會在毫無方向的活動中消耗殆盡。

這也就是為何要協助孩子尋找目的的原因,因為「目的會創造動機、引導行動、造成影響、帶來人生的快樂和滿足,」戴蒙說。

-----

從事實驗教育七年的時間
見過不少家庭來來去去

其中最讓我感到惋惜的
就是原本孩子在學校裡失去了學習動機和人生目的

因為在實驗教育的歷程中
孩子有機會探尋自己的興趣、能力、專長

好不容易
孩子的學習胃口恢復了
開始有了自主的學習動機
正要啟步邁向人生目的之時
爸媽卻說:「差不多了,可以回學校了⋯⋯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綠豆爸的個人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ungbeandad 粉圓媽的個人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nboncandy1008
View all posts